新闻中心 分类>>

带娃这事儿只有亲自上手才知道有多辛苦-张仲麟

2024-02-16 17:54:5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带娃这事儿只有亲自上手才知道有多辛苦-张仲麟人的一生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上学,第一次骑车,第一次踢球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解锁的第一次成就越来越多,待解锁的第一次也越来越少。但到了而立之年的我,在2023年新解锁了一个第一次:第一次当爹。

  与大部分第一次当父母的人不太相同的是,在整个怀孕以及随后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双方父母除了经济支援之外,其他并没有怎么参与。一方面是当时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所导致的,一方面也是两边父母们主观不想以及客观不能所决定的。加上当爹妈时我和夫人都已经三十多了,所以整个过程中基本都是我们自己做主,几个重要决策也都是我们自己做决定。

  实际上,我的夫人在整个怀孕期间就不断做功课抄别人作业做足了准备,因此我只需要听她指示坚决落实就行。所以我和夫人当父母的画风多少有些不一样,在旁人看来多少有些“离经叛道”,当然要我说这应该属于“朋克带娃”。

  孩子的小名往往寄托着父母的期望或者美好的寓意,但是我和夫人给孩子起小名的画风显然有些不太一样。在夫人临产之时,她所在的宝妈群有一天不知怎么突然讨论算命了,讨论孩子起什么名会不会有什么冲撞,对孩子未来命数不好等。夫人当即就表示,孩子小名就叫建国了,看看哪个算命先生敢说这个名不好,谁敢说这个名克孩子——就这样,夫人起的小名叫建国。

  当然作为新时代父母,我起的小名也是有些不走寻常路,当凌晨产房内孩子哇哇落地之时,我突然想到就在72年前的这一刻,在遥远的北方,一群群最可爱的人正在夜晚的掩护之下穿过鸭绿江前往陌生的异国他乡。没错,孩子的生日正是抗美援朝纪念日,也因此我给孩子起的小名叫援朝,毕竟他现在的幸福生活来自于那些最可爱的人的奋战。

  既然孩子有两个小名,那么日常怎么叫呢?夫人喊建国,我喊援朝,很公平。朋友们得知我们给孩子起的小名后陷入了沉默,一位东北朋友表示这也没毛病,抗美援朝本就是建国之战。孩子的奶奶也不甘落后地给孙子起了个专属小名,因为属虎所以称之为小老虎。听着孩子他奶奶一口一个小老虎,心中想着还好孩子不姓林。

  孩子出生之后,我们选择请月嫂阿姨而不是去月子中心,因为在上海一个月月子中心的钱足够请三个月的月嫂阿姨了。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个月后月嫂阿姨就要回老家过年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以后娃怎么带?

  这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个方案:1.完全靠自己带娃,白天夫人为主、晚上我为主;2.花钱请育儿嫂,每月花费约等于我的工资收入;3.让我父母来带娃。由于当时正好过年请不到育儿嫂,所以这个选项直接忽略了。而1月份尚在疫情肆虐之时,让父母过来带显然存在相当的风险,因此最后选择是我和夫人自己带。

  就比如穿尿不湿这事吧,有几次给孩子换上尿不湿后我没弄好导致发生了侧漏,弄得衣服和床垫上都是尿。得亏夫人功课做得足,在床单下铺着一张隔尿垫,没有渗入到床垫内。喂奶又反过来了,夫人喂奶的时候孩子经常不配合,冲泡了160ml的奶往往只喝100ml,有的时候甚至只喝80ml,导致奶量不怎么达标。但是我喂奶时,那些不肯喝奶的招数在我面前没有用,如果只是喝多了需要换换气,我就等上一会再敲奶瓶示意继续喝,而如果该继续喝又不喝时则不断敲奶瓶底督促喝,这使得孩子在我手上喝下的奶量往往比夫人手中要多不少。而喝好奶后,我就化身为无情的拍奶嗝机器,把他抱起来靠在肩头实打实的拍上5分钟,打出两三个奶嗝后才放下来——你看这还真就是各有所长。

  为了哄娃,当时真就是有啥招就都用上了。孩子睡觉时依赖安抚奶嘴,一旦安抚奶嘴掉了出来就可能哭闹起来,但是奶嘴他又会嗦着嗦着自己掉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属实啥招都想出来了,除了准备四五个奶嘴准备随时塞上之外,还用婴儿玩具顶着奶嘴防止掉出来……

  但就靠两个新手父母带娃,到底没那么轻松,当夫人带娃带得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之后,我们认为这样无法持续下去,选择了请育儿嫂。第一个试用的育儿嫂是通过中介找来的,本来是准备试工一天,结果到了中午夫人就坚决让我停止试用。出于默契我当时并没有多问原因,给来试工的育儿嫂结了半天的钱并且多给了些,就让她回去了。

  之后夫人和我说,这所谓的育儿嫂给孩子冲泡奶粉时连奶瓶刻度都看不懂,还问夫人是不是应该加这么多水。而且给孩子洗澡时是直接拉扯孩子的胳膊而不是托着身体,完全不像带过婴儿的育儿嫂,怀疑其简历是做假的。

  最后在熟人介绍之下,请了一个只有三十几岁但非常熟练的住家育儿嫂来带娃,让我们松了口气。这育儿嫂阿姨虽然年轻但是带娃经验很丰富,让我和夫人挺满意,孩子的爷爷奶奶看带得挺好也放了心。

  一转眼来到了五月,由于家里要调整布局并添置家具,让育儿嫂带着孩子去我父母家住半个月。育儿嫂阿姨由于此前阳过不符合接种要求,被接种点拒绝因此没打上疫苗,这也给后续的风波埋下了种子。

  一个周六早晨,夫人突然把我摇了起来紧张地和我说:“阿姨阳了,建国也发烧了。”我立马从床上翻起来,穿上衣服和夫人直冲父母家。育儿嫂阿姨几个抗原都是两条杠,把最后一丝侥幸给撕得粉碎。万幸的是我父母没有阳,可能得归功于月初刚接种的疫苗起效果了。

  阳了的阿姨短时间内没法继续带娃,给阿姨放了个病假后,我们又自己接手带娃了。首要的事情则是孩子发烧到39度了,全家紧急动员让我爹当司机送我们和孩子到儿童医院就诊。一通验血加核酸折腾下来后,医生的诊断是核酸阴性排除新冠,是细菌染导致的发烧,这多少让我们松了口气,开了婴儿抗生素和退烧药后就回家养着了。

  然而孩子刚刚退烧,夫人又发烧了,所幸只是低烧而且排除了新冠阳性。但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可能再让夫人独自带娃了,而育儿嫂阿姨虽然转阴,但是保险起见让她再过一个星期回来上岗,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让我父母来帮忙了。

  我爹听了后自告奋勇前来带娃充当“住家阿姨”角色,但显然他大大低估了带娃这事的难度。虽说事先已经和他交代清楚时间表以及怎么弄,但上手的第一天,他的大孙子就给了他一点大大的强度,我爹手忙脚乱的同时又手足无措。从中午到第二天起床时,短短18小时我爹已经肉眼可见的濒临情绪崩溃了。此前我爹还一直和我们念叨不能让宝宝整天叼着奶嘴,对牙齿不好,而现在当他感受到安抚奶嘴那立竿见影的“止哭效果”后,成了奶嘴的最大支持者。

  考虑到家里已经倒了一个,如果再倒一个这日子就不用过了。于是我让我爹在我要上班时来,我下班后做好晚饭就走,晚上我带娃。我爹在意思意思客气了两句后,就非常痛快的答应了我的提议——你看,这就是看人带娃简单自己带娃辛苦。

  也正是这段短暂而又宝贵的带娃经历,让我爹坚定的支持继续请育儿嫂的方案,后续育儿嫂费用全部由他们来负责。在出钱和出力之间他们选择了出钱,确实很有当代上海爷爷奶奶的风范。

  不少传统带娃观念认为,有宝宝时家里别养猫狗之类的宠物,但我家里的猫与孩子一直是生活在同一空间内。在婴儿状态时,家里的大猫对宝宝充满好奇,甚至经常依偎在宝宝边上睡觉。但当娃月龄大了开始爬的时候,大猫就嫌弃人类幼崽太烦躲得远远的。

  后来我们在夏天给孩子添了个“妹妹”——这“妹妹”是属猫的。当带回家的小猫解除了为期一个月的隔离之后,孩子很快和猫妹妹打成了一片,这个自适应自成长自清洁智能型婴幼儿玩具属实买对了。当然随着孩子长大以及活动能力的加强,逐渐开始对小猫各种动手动脚,突出一个“养孩子对猫不好”。当然目前为止,全家带娃意愿最高的还属小猫了。

  必须得说,作为第一次当父亲的人,我不知道我做的是否及格,但我努力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给孩子带来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成长环境。就目前而言我没有望子成龙的想法,我只希望他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成长,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

  从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开始大爆发起,我就一直想把手头的老燃油车置换成最新锐的新能源车。但是一方面家人普遍认为“又不是不能开”,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换车的理由和钱,因此一直搁置下来。

  而到了2022年底家里添了新成员后,原来的A级轿车显然不太够用了,不说别的,光是把折叠起来的婴儿车放后备箱后,基本就没啥空间了,更别提带孩子出门跑长途时带大包小包的东西了J9九游会官方网站。也因此在2022年的年底我提出换辆更大的车后,夫人也一转之前的态度表示同意,而另一大“赞助商”——我父母和丈母娘一听是要给大孙子做配套,也表示赞同并掏钱资助。

  买车的过程就略过不提了,毕竟在风闻社区已经讲了不少了。对我来说,比较有意义的是这是我三十几年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车:自己选的车、自己付的款、自己提的车、自己上的牌,一切都是自己操持。

  虽然车子是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买的,但一年下来除了带娃去打疫苗,别的时候娃也没啥机会坐车,这车主要还是便宜了我,颇有老父亲给孩子买4090显卡当儿童节礼物之风。

  车这玩意说到底还是用来开的,不是放着用来看的。虽然在旁人看来我直接买纯电车有些“过于激进”,但这是我综合考量了目前国产电动车的性能以及我的使用场景和全寿命使用成本所决定的,而一年的使用下来证明,当时的购车逻辑与实践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由于安装了家充桩加上身处南方,我具备了最理想的电动车使用条件,一年两万公里跑下来总电费只有1500元不到,成本较燃油车大幅降低。

  电动车带来的最大改变还是生活习惯的变化。此前由于舍不得油钱,燃油车处于一个能不用就不用的状态,每天上下班是自行车换地铁,只有恶劣天气才开车上下班。而且周末要出行也是首选地铁或者打车,因为算了下市区停车和油钱,发现可能还是打车更便宜。

  但电动车极低的使用成本改变了一切,当我意识到电动车上下班一天的电费成本只有2元而地铁一天通勤费用要10元时,自然而然就选择开车上下班了。而且面对上下班堵车时,国产电动车标配的自适应跟车巡航能力,极大减轻了驾驶强度与堵车焦虑。

  电动车极低的使用成本也大幅刺激了周末出去远游的。整个2023年里,光是江浙周边目的地自驾游就进行了四次,至于上海郊区及周边游那更是数不胜数,时不时就在周末进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使用上一辆燃油车时,我一年开下来的里程数只有三四千公里,一个月往往只加一次油。而换了电动车后就成了一年两万公里,心态也从“非必要不开车”变成了“必要时不开车”。

  早在6年前我爹换新车时,主流国产车还在十万左右区间,稍微上去点的价位就全是合资车的天下,突出一个“没钱买国产车”。一年的驾驶之后,给我的最大感想还是中国汽车已经进步到如此程度了。平稳的行驶、澎湃的动力、顺畅的操控、巨大的空间,让我全家都极为满意。如果拿奔驰来对比的话,我这国产电动车以奔驰C级的价格换来了奔驰E级的空间以及驾驶体验。而且对于诸如座椅通风和加热、360度影像、HUD等配置,在合资车上基本每项都得加上几千才能获得,而在国产电动车上这些基本成为了标配,十足的良心。也因此,若非有特殊需求,我实在想不出有啥理由去买合资品牌的车。

  如果说2022年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开始发力,那么2023年就是中国自主品牌全面超越传统合资车了,这在今年中国各大车展上表现得格外明显。

  我参观2023上海车展时,当中国自主品牌在展台上一个个争奇斗艳之际,受中国新能源冲击最严重的日系厂商则是门可罗雀。德系车还能依靠高端定位和品牌价值勉强维持,主打性价比的日系车,在更具性价比的自主新能源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这一趋势也确确实实地反应在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比大幅上升与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急剧萎缩。而随着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开始进军百万级传统豪车市场,现在局面又变成了“没钱买国产车”。而对我来说,能以车主的身份亲自参与这个历史进程,为中国自主品牌电动车的发展出一份力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但是国产新能源高速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卷的价格战,往往对已经购车的车主来说不那么友好,当我在2022年最后一天提车时,我是想不到在2023年我会经历什么样的背刺。

  就以我为例,作为2022年提车并且开了的车主,我能享受到最后一批新能源国家补贴,并且能享受到上海市的置换政策,所以面对2023款配置升级时,一开始我是情绪很稳定的。然而随着3月份新权益宣布后我也坐不住了:送两万元的选配金并且有20万三年免息。而且雪上加霜的是,本来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的上海置换补贴也延期了,这让为了赶在补贴结束之前买车的我成了个小丑,被背刺得不轻。

  一直到2024年1月1日最新的权益公布,我这刚满一年的老车主背上已经插了四五把刀了,活脱脱成了凯撒。如果以最新权益来计算的话,去掉地方补贴以及利息,我已经在官方指导价的基础上亏了四万五,约合车辆总价的17%。对于在2023年买了其他新能源车的车主来说,大家都是难兄难弟。

  当代中国新能源车主线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迭代速度极快,堪比2017年的手机市场,但价格战打的如此激烈、配置变化如此之大,还是远超当时的智能手机市场。而且最关键的是,智能手机只是个价格几千元的电子产品,两三年就换了。而新能源车是个价值十几甚至几十万的高价值固定资产,得用个十年八年。一次被背刺无比愤怒,多来几次也就习惯了,只能安慰自己“早买早享受”,为中国汽车产业做贡献了。

  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回顾过去这一年也确实发生了不少的事。有了孩子当了爹后虽然担子更重了,但每当下班到家后看着远超兴奋地看着我喊“妈妈”(没错,这小子现在只会喊妈妈,而且看到谁都喊妈妈),搂着奶香的小东西时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而我这人生第一辆自己的车虽然多少让我觉得有些“买亏了”,但是开着它在高速上风驰电掣引来无数回头时,心中其实满是得意。生活就是这样,有苦但更有甜。

搜索